彼得·德鲁克主要著作简评

德鲁克主要著作,德鲁克著作评价,德鲁克著作起源,德鲁克著作背景

2025-05-07 11:49
21
《经济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 A Study of the New Totalitarianism)是1939年用英文在美国纽约出版的巨著。德鲁克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剂析了法西斯主义社会和思想根源,预言西方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人”末日来临。他指出,由于那些宣称既能改善人们物质生活又能提高人类尊严的传统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破产,已丧失其固有的吸引力,于是绝望的群众转而去追求强调非经济价值的法西斯主义。事实上,在法西斯专制下,独裁者惯用骄人的徽章、统一的制服和诱人的特权,驱使渺小的个人自以为有力量代表强大的全体人民,肩负起“英雄”使命,全身心地投入一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伟大革命。这是一本关注现实政治的书籍,仅仅描述单一的历史事件:欧洲社会与政治解构导致了纳粹极权主义的崛起,进而支配整个欧洲。主要论述西方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关系,揭露当代西方人与所在社会及其政治信仰背离的事实,而不是强调个人精神上的痛苦。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坚定其捍卫自由的决心,抵御为顺从极权主义而抛弃自由理想所造成的危害。
1942 年出版的《工业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 A Conservative Approach)是德鲁克对世界新秩序的理论探索。他认为,在新工业社会中不应该再有因旧社会解体所产生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其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机构就是企业。企业是由那些肯负责、有效能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的,人们应该成为工业公民,工厂应该发展成自治的工业小区。他主张通过企业来构建社会,从而实现“自由而有功能的社会”这个目标。每个公民都应有明确的社会地位和相应的功能,而且,统治整个社会的权力来源是合法的。为此,每个人都应该认清自己在新秩序中的地位与功能、权力与责任。这样,个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社会也才有功能存在。这是德鲁克所有著作中展现政治抱负最充分的一本,其基本的社会理论体系也由此开始形成。
在对通用汽车公司进行了 18个月的调査研究基础上,《公司的概念》(The Concept othe Conporation)于 1946年出版。这是**部试图反映一个大型组织的实际运行状况、所面临的挑战、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必须坚持的原则的著作,也是一本论述企业与相应的组织、管理及产业之间关系的著作。事实上,这也是**本从“组织角度”来分析企业、审视企业社会结构的著作,它**次将“管理”视为承担特定的工作与责任、行使组织的特定职能,奠定了管理学与管理研究的基础。更率先从工人与组织、工作与工作、工人与工人之间的联系来探讨劳动关系,以“组织”的概念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但这种组织既不是单指社会,也不是单指小区,而是两者兼而有之。这本书也是“分权化”管理理论的历史性巨著。
1954年,《管理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出版,这本书无疑奠定了德鲁克“管理学教父”的历史性地位,连他自己都说这是“全面探讨管理学的**本著作”,非以此作为自序的标题。许多学者也认为,这是迄今逻辑最清晰、论述最系统的一部管理学名著,吉姆·柯林斯更说它“可能是当今最重要的管理学著作”。它**次教人从整体去把握管理,率先探讨经营的“目标”,定义管理的“八个关键成果领域”,**次系统地阐明如何确立目标,如何用目标管理去引导企业方向、评估绩效。“管理企业、管理经理人、管理员工和工作”这三项任务是贯穿全书的主轴,而“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更是全书的精髓。
1964年出版的《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 Economic Tasks and Risk-Taking Decisions)是德鲁克长年担任企业顾问和从事企业咨询工作的实际经验总结。他以浅显的文字阐述了顾客与产品、收入与成本、资源与知识、机会与风险、决策与分析、策略与结构等企业经营管理概念,使读者一目了然,据以分析企业现状,把握市场先机并制定提高绩效的相应方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1966 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主要是写给知识员工的,当然也包括管理者、经理人和***在内。其核心思想不是要管理别人或控制别人,而是如何开展有效性的“自我管理”。为此,每位知识员工在时间的运用上,都应当将焦点集中于自己的长处,争取对组织的外部作出**的贡献。还要慎重选择行动的时机与优先次序,才能做出有效的重大决策,使整个组织获得更大绩效。

德鲁克照片.jpg

德鲁克在 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 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中文版三卷本分别译为《管理的任务》、《管理的责任》和《管理的实务》)中,更直截了当地提出要重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阐发经营管理哲学的真义。这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巨著,提出三大使命:一是目的与使命,指的是经济实践成效;二是有生产性的工作与员工的成就感;三是社会的影响力与社会责任。这本书既被各类组织作为经营管理指南,也是商学院MBA课程的主要教科书(虽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其影响力至深至远。
1979年出版的《旁观者》(Adventures ofa Bystander)是一本半札记半回忆录,从欧洲到美国一共刻画了 15组形形色色的人物。可以说,他们都是德鲁克一生中所遇到的最重要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都极为鲜活有趣,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时空,成为一道当年的社会风景,非常值得详读,确是难得的上乘作品。作者在 1994年新版序中写道:“这本书虽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却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一本。”
1985 年出版的《创新与创业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又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论述科技创新的经典巨著。德鲁克认为,创新与创业精神是今日组织、经济以及社会赖以存续的主要原因,而现在正是将管理(发展原则、实务以及培训)应用到这个领域的时候。这是德鲁克尝试完整、系统地表述这个主题的**本书。时隔二十多年,历史的发展验证了当初的创见、法则与规律,它无疑是当今今世界发展与全球化竞争最重奖的知识基础之一,更是工商界最具安用性、最具价值的**著作。
1990 年出版的《非营利组织管理--原理与实务》(Managing the Non-proft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又译《使命与领导》、《非营利机构经营之道》)指出,非营利组织是以服务人类为目的的事业,由于缺乏传统的商业底线(指利润),更需要借重管理来让自己专心致志于既定的使命。而女童子军、红十字会与基督教会等管理绩效**的非营利组织已经逐渐成为管理实务的***,这些组织在决策和提高董事会绩效等方面,居然超过了大多数企业的水平。在激励与确保知识员工的生产力方面,他们却是真正的管理先驱,足以成为企业的典范。
《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ny)于1999年出版,德鲁克还是站在制高点上看世界。他总结21世纪的未来,指出新的社会、新的人口结构和新的经济现实都不是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议题,它们也不是利伯维尔场、更不是经济理论或经济政策可以应付的问题,它们只能由管理人员、知识员工、专业人士和经营者来参与解决。这些议题必然会在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引起激烈的争论,但是决策权却掌握在各个织手里,只有依靠各个组织中的管理阶层以及每一位知识员工(尤其是每个企业的***)的努力才能解决。
北京德鲁克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小鲁整理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